本文转自:解放日报财富策略
彭德倩
挪威峡湾胜景。 本版照片均为视觉中国供图
荷兰花卉贸易商推出“郁金香种球体验包”,让游客将春天带回家。
2025年上海旅游节首次采用“一节两季”的长周期办节模式。夏秋之交,浦江之滨正迎候更多五湖四海的嘉宾。
季节性文旅资源作为许多城市旅游业的核心竞争点,既面临“花期短暂、客流集中”的天然限制,也蕴含着通过创新开发实现价值倍增的巨大潜力。
本报记者 彭德倩
海外一些旅游目的地通过文化赋能、科技升级、生态融合等多元路径,让四季留住更多旅人的脚步。
“一朵花”“一片叶”的破局财富策略
荷兰以郁金香著称。每年3月至5月,阿姆斯特丹库肯霍夫公园便化身“全球最美花田”——15公里长的花径穿梭于450种郁金香之间,百年古树与镜面湖泊相映成趣。2023年,公园创新推出“郁金香声音之旅”,游客扫码即可聆听花卉从17世纪引入荷兰的历史故事。
作为全球郁金香种植核心区,荷兰郁金香种植面积达7000公顷,占全球产量的65%,8000多个品种中绝大多数为自主培育。荷兰旅游部门数据显示,每年春季约200万人次国际游客为花而来,创造超5亿欧元经济效益。
但荷兰并未止步于“赏花经济”——花农与园艺设计师合作打造花田艺术图案,吸引摄影爱好者;花卉贸易商推出“郁金香种球体验包”,让游客将春天带回家;周边小镇开发郁金香主题民宿与手工艺品市集,形成“种植—观赏—贸易—文创”产业链。
如今,即便花期结束,荷兰花卉博物馆、种球培育基地仍能吸引游客,淡季不淡。
每年9月至10月,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枫叶大道便迎来最佳观赏期。安大略省旅游局数据显示,秋季旅游收入占全省全年旅游总收入的25%,其中枫叶旅游贡献超六成。不同于单纯的“观景游”,加拿大将原住民文化深度融入枫叶体验:在魁北克省的枫叶景区,游客可跟着原住民学习制作枫糖浆,了解这种“森林黄金”在当地文化中的祭祀与饮食用途。
在渥太华的枫叶节上,原住民艺术家现场创作枫叶主题木雕与油画,让自然景观成为文化载体。
为延长旅游周期,加拿大还开发了多元产品:自驾游客可沿着枫叶大道打卡十余个国家公园;徒步爱好者能沿着“枫叶森林探秘”线路,近距离观察枫叶变色过程;部分景区甚至推出“夜间赏枫”项目,用暖黄色灯光勾勒枫叶轮廓,打造梦幻夜景。这些创新让枫叶旅游从“观赏型”转向“体验型”,游客复游率提升。
在这“一朵花”与“一片叶”的破局过程中,文化赋能是核心竞争力。荷兰郁金香承载400年花卉贸易史,加拿大枫叶融入当地文化传统,对两者的开发均未停留在自然景观本身财富策略,而是挖掘背后的文化故事,让“一季资源”拥有全年吸引力。
让“教育性”成为全新生长点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旅行的每一个目的地都可以成为鲜活的课堂,让成长变得轻盈而深刻。与之相应,“教育性”也成为近年来许多地方文旅产业挖掘的全新生长点。
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开发的北极熊生态观测项目,将深秋初冬这一传统淡季转化为独特的“极光北极熊季”,游客可在专业向导带领下,在苔原上安全观测北极熊,这种“稀缺性+教育性”的产品设计,使该省11月游客量在三年内增长两倍。
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,全长2300公里,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。其传统观光旺季为6月—10月,且受气候变化影响,珊瑚白化问题严重。为此,大堡礁创新性地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,打造“负责任的旅游”模式——开发“珊瑚修复志愿者”旅游项目,游客可参与珊瑚种植和监测活动。2022—2023年度,该项目吸引参与游客1.2万人,带来数千万澳元收入。
此外,在与科研机构合作开设的全新“科研探险之旅”中,游客可随科学家进行实地考察。这种高端生态旅游产品日均费用达2500澳元,年均预订量增长超过15%。
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数据显示,如今当地传统淡季游客占比从2018年的34%提升至41%。
从“单季依赖”到“全年运营”
破解季节性波动带来的“旺季拥堵、淡季萧条”困境,实现旅游资源的均衡利用,是海外城市开发季节性文旅资源的高阶目标。通过跨季节资源整合、业态延伸和生态承载力管控,这些城市正在构建“四季皆可游”的可持续发展模式。
挪威对峡湾资源的全年开发策略颇具代表性。这个以壮丽峡湾景观闻名的国家,过去长期面临夏季游客过度集中的问题,2019年数据显示:75%的游客集中在6月—8月。为改变这一状况,挪威旅游局启动“挪威潮”活动,重点推广春季和秋季旅游产品,构建“四季多彩”的目的地形象。在哈当厄尔峡湾,春季推出赏花与博物馆艺术熏陶结合的文化之旅;夏季主打沃斯小镇激流勇进等户外运动;秋季聚焦采摘体验和野生动物观赏;冬季则将峡湾与极光文化相结合。
瑞士圣莫里茨位于阿尔卑斯山脉腹地,海拔1856米,年均日照天数多达322天。这里1928年和1948年两次举办冬奥会,是世界著名滑雪胜地。然而,传统冬季滑雪旺季仅持续4个月(12月至次年3月),夏季游客量曾不足冬季的30%。
为解决这一问题,当地以气候、美景为基础,持续做加法,从“单季依赖”转向“全年运营”,而传统的冬季滑雪旺季则成为更多游客推开的第一扇门。
圣莫里茨音乐节于每年8月举办,吸引世界顶级交响乐团和独奏家在高山草地上演出。2023年音乐节上座率达92%。塞甘蒂尼博物馆收藏了大量象征主义画作,每年5月—10月举办的专题展览吸引艺术爱好者。2022年特展期间,博物馆参观人数达3.6万人次,创历史新高。
瑞士旅游局数据显示,圣莫里茨成功将夏季游客量提升至冬季的68%,酒店年均入住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42%提高到2023年的76%。
“我们不仅要吸引游客来,更要确保旅游的收益能够惠及当地社区、保护自然环境。”加拿大旅游局负责人指出。
这一理念体现在魁北克冰酒店的运营中——酒店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开放,全部采用当地冰材建造,夏季则举办冰雕制作工作坊和生态导览,将季节性建筑转化为全年文化符号。这种模式既保护了脆弱的生态环境,又创造了持久的旅游价值财富策略,实现了季节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。
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